【本报讯】跨境理財通又有好消息﹗金管局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北向通」和「南向通」擬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單邊總額度,以及10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額度,計劃實施初期會先涵蓋中低風險、非複雜性理財產品,細節確定後將適時公布。局方發言人指,跨境理財通一如其他互聯互通計劃,會按循序漸進原則啟動,並根據實際運作情況不斷優化,粵港澳三地監管機構正以務實謹慎、風險可控原則制訂落實細節。
中國人民銀行(簡稱「人行」)今年6月底宣布,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跨境投資便利化,人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基金、債券和外匯等將獲納入為「跨境理財通」主要產品,冀計劃能於明年初正式啟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亦透露,「跨境理財通」已設定相關框架並快將來臨,兩地仍就理財通的額度及先行先試的產品正進行磋商。
理財通成互聯互通新一員
跨境理財通開通後,港人就可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銀行開立投資戶口,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簡稱「北向通」。雖然目前港人已可透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A股,但做法是經由本港證券行進行買賣;理財通「北向通」開通後,港人就可直接在內地銀行開戶投資,方式較「滬深港通」直接得多。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粵港澳三地監管機構正制訂實施細節,並同時諮詢金融業界意見,居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居民或港澳居民均可透過該計劃跨境投資理財產品。
發言人續指,跨境理財通將成為「互聯互通」新一員,一如其他互聯互通計劃,會按循序漸進的原則啟動,並根據實際運作情況不斷優化,「三地監管機構正本務實謹慎、風險可控的原則制訂落實細節」。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早前也指,沿用過去股票通和債券通的經驗,「風險可控、循序漸進」是互聯互通機制的基本原則。理財通產品範圍主要涵蓋風險較低、相對簡單的投資產品;投資者在兩地銀行分別開設匯款和投資戶口、實施一對一綁定;人民幣跨境資金實施閉環匯劃和額度管理。
初期將納入中低風險基金
對於跨境理財通最新消息,業界均表示歡迎。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表示,理財通可以鞏固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希望跨境理財通能於明年初啟動」。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業界認為更大額度才更能滿足大灣區居民的理財需求,惟明白計劃涉及許多散戶投資者,不少都是首次出外投資,當局希望審慎推行計劃,做好風險管理,期望計劃運作暢順後,可以加大額度。她又預期,計劃起初會納入中低風險基金,包括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或以債券比例重的混合型基金。她又指,監管機構可能規定基金註冊地等,預料計劃推行初期未必會有好多選擇。當運作暢順後,產品種類及額度都會逐步擴闊,屆時或會拓展並納入股票類型產品。
理財通「對香港利好更大」
分析人士指,跨境理財通無疑利好本港金融業發展。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表示:「理財通可以為粵港澳三地金融業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也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多理財產品的選擇,促進人民幣跨境流通和使用。但就我看來,對於香港的好處更大,因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體系更加完善,也有相對更多的金融產品,這樣一來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可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對內地的影響肯定也是積極的。例如內地的國債,比其他國家的利息更高,同時又是低風險穩健回報,相信也能吸引不少香港投資者的投資。所以,可以看出,這樣的一種互聯互通,一定是對各方面都有正面影響的。」楊玉川續指,隨著大灣區相關政策逐步出台,區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將能有效吸引外資,提升區域競爭力。
業內人士表示,跨境理財通對有意擴大投資範圍、分散投資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無疑是大好消息。因為理財通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最大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而「滬深港通」和「債券通」先後成功推出,證明互聯互通機制均有助增加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的整體流動性。(記者 姚一鶴)
【拆局解碼】「北向通」料成跨境投資熱點
跨境理財通落實在即,此類金融創新在疫情之下能否獲香港乃至國際投資者垂青?若要順利落實跨境理財通,究竟有哪些投資產品的「互聯互通」需要配合落實?
先從環球宏觀經濟層面分析,雖然美國啟動無限量寬浮起經濟,但受惠的基本只有美股。觀乎當前美股已處於高位,而美股估值又與當前美國深度衰退並不匹配,可見美股吸引力已不復數年前走出金融海嘯時的狀態。
至於內地資產方面,當前內地經濟快速從低位反彈,加上中央大力構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乃至國際投資者而言,若能夠於不久將來順利推出跨境理財通新互聯互通產品,他們便可順理成章透過香港市場,進軍大灣區金融資產市場。觀乎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持續上升,若跨境理財通可在短期內落實,加上內地金融產品的吸引力,相信「北向通」的交易將較「南向通」為多。
互聯互通未來有更多散戶參與
另一方面,當前內地與港澳已落實的互聯互通,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牽涉的資產主要圍繞股票和債券,欠缺多樣性,若要跨境理財通能夠吸引最多投資者參與,盛傳已久的「ETF通」「新股通」和涉及「保險通」等的互聯互通,又應否隨跨境理財通的落實而先行在粵港澳大灣區作先行先試?
有金融業界人士認為,觀乎過去落實的互聯互通,皆講求資金須在「封閉管道」進出內地,以避免資金外流,故日後跨境理財通依然很可能採取「封閉管道」方式,避免資金外流。另外,為了平衡創新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日後在粵港澳大灣區作先行先試的互聯互通,第一步先向低波動性資產埋手,之後再逐步擴展至波動性較高的資產。
須要關注的還有,畢竟內地資本市場尚未完全開放,是次跨境理財通初期的個人額度設定為100萬元人民幣;不過,相信今次互聯互通的對象,將由過往機構投資者居多,擴展為更多一般散戶參與——故此,做好風險管理是監管機構制訂跨境理財通時首要考慮的。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