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撰文表示,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大致穩定,現階段可採取更精準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復較多經濟及社交活動,惟在過去兩星期仍有不明源頭個案,她形容「一宗都嫌多」,必須保持警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撰文指,香港連續4個季度陷入經濟萎縮,且未擺脫衰退格局,恢復與內地通關、緊扣國家「內循環」,可令經濟大幅回復生氣,強調針對不同範圍、目標群體的強制檢測,以至大規模強制檢測,是必不可少。
林鄭:多管齊下力保經濟
林鄭月娥昨日在社交平台發表《抗疫九月 精準防控》的文章指,過去1個月每日確診個案在個位數至低雙位數之間徘徊,由9月25日至10月24日,共錄得233宗個案,超過六成是輸入個案,都是通過抵港後的檢測找出或在14天強制檢疫期間確診,並無進入社區。至於本地確診個案,曾在9月30日至10月9日出現連續10天有源頭不明的個案,涉及泰裔人士、殘疾人士院舍、酒店及酒吧的群組。政府極度關注疫情反彈,採取了具針對性的措施應對。在10月11日至10月24日的過去兩星期,雖然其中有7天沒有任何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但反映社區仍有未切斷傳播鏈。
她強調,不明源頭個案「一宗都嫌多」,加上進入秋冬季節,病毒可能變得活躍,社會必須保持警覺。
林鄭指出,持續9個月的疫情,令全球經濟萎縮,香港大部分行業亦都受到重挫。目前,本港疫情大致穩定,除了有喘息空間,亦可以採取更精準的防控措施,並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復較多的經濟和社交活動。政府會盡力協助企業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自5月推出的「遙距營商計劃」已批出超過1.7萬宗申請,涉及總資助額約9.7億元,該計劃將於10月31日截止申請。
她又指,政府會進一步加大病毒檢測能力,希望通過政府帶動和市場力量,降低檢測費用,同時繼續為高風險、重要基建服務及高接觸行業的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檢測;落實應用資訊科技,提升追蹤緊密接觸者工作的效率;完成建設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三和第四期的工程,提供額外2000個單位,屆時所有檢疫中心將合共可提供超過4000個檢疫單位;配合中央委派的工程團隊,完成興建一間可容納800張負氣壓病床的臨時醫院;以及全力推進「雙管齊下」的疫苗採購工作,保障市民健康。
林鄭提到,為爭取復業,業界努力配合政府防控,包括旅發局與品質保證局合作推出統一衛生防疫指引,超過1800間公司及商店有意參與;因應本地遊旅行團人數放寬至30人,旅遊業議會將安排導遊和領隊等接受一次免費病毒檢測;數百間酒吧簽署「抗疫承諾約章」,包括加設空氣消毒裝置等。
在有效疫苗面世前,將難以完全消除病毒傳播的風險。林鄭強調,面對香港的疲弱經濟和急速惡化的就業情況,特區政府在處理抗疫持久戰的同時,會多管齊下力保經濟。
陳茂波:強制檢測必不可少
陳茂波昨發表網誌表示,香港已連續4個季度陷入經濟萎縮,惟第三季生產總值跌幅,相比於今年頭兩季均下跌約9%的情況應會有顯著改善,這跟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本港7至9月份失業率上到6.4%的16年來高位,比前次高0.3個百分點。受疫情直接衝擊的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等消費及旅遊相關的行業,失業率更彈升0.8個百分點至11.7%。綜觀今年情況,失業率由去年底的3.3%升至今年第三季的6.4%,同期就業不足率由1.2%升至3.8%。
在上述大背景下,香港經濟何時見曙光?陳茂波寫道,與本港經貿關係最密切的內地,疫情已穩定受控、經濟持續好轉,如果能恢復兩地的人員和商貿暢通往來,緊扣內地的「內循環」,那麼即使因疫情等關係「外循環」暫時受阻,本港經濟仍可大幅回復生氣。但關鍵是如何能確保本地的新冠肺炎疫情能控制在令兩地人民都感到安心、可以隨意相互通行的狀態。
他指,政府投入了逾3000億元推出多項支援各行業的經濟援助措施,但有限的公共資源始終難以長期持續,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中的實際困境。因此,針對不同範圍、目標群體的強制檢測,以至大規模強制檢測,是必不可少的防疫工具,這不但有利於控制疫情,更是為恢復經濟活動、為緩減打工仔及企業經濟壓力創造條件。香港作為一個細小、外向型的經濟體,一直以來擁有相對大的經濟活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很大程度有賴於與內地及世界各地保持高度的商貿互動及人員流通。因此,有效管控疫情,徹底清理本地的感染個案,才能真正營造有利經濟恢復的環境。
梁振英冀對內地客免隔離
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亦在FB平台發帖文表示,「內地所有城市的防疫工作絕對嚴謹,做出持續清零的優異成績。因為做到清零,因此內地城市之間的居民可以自由往來,不必隔離。我想問,為什麼從內地進入香港要隔離14天?這是科學還是什麼原因?」
上述帖文數小時內已引起逾千人關注。有意見指:「兩地政府可協商,或由中央引導,先讓有檢測陰性的人搞好內地認可的健康碼,進出兩地免隔離。香港不可以被不合作的人牽鼻子走!」也有網民回應指,「內地如果有健康碼人士來港,就不應也不需要做隔離檢疫!」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