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月24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明日(25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林鄭月娥今日表示,施政報告將提出多達200多項新措施,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受“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雙重夾擊,2020年的香港過得格外艱辛,經濟遭到重創,失業率屢創新高...因此,社會各界對今年的施政報告期待值極高,希望能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香港各界近日都積極為施政報告出謀獻策,內容涉及防疫、經濟重啟、土地及房屋政策、教育、司法等多個方面。其中,大家最關心、最期待的有哪些呢?
1.防疫抗疫
香港紫荊研究院日前委託香港社會科學民意調查中心,了解受訪者對香港新冠疫情防控、《施政報告》政策範疇等議題的看法,發現九成市民希望《施政報告》將防疫抗疫作為頭等大事;近七成市民支持特區政府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以及七成多市民支持儘快恢復兩地正常通關安排。
香港民建聯建議政府必須痛下決心,以“疫情清零”為政策目標,盡快恢復粵港澳三地通關,包括為全港市民進行強制病毒檢測,抽出社區隱型傳播鏈;全面檢視和堵塞海外入境人士播疫漏洞,包括安排所有入境人士集中隔離檢疫,杜絕未完成檢疫人士進入社區接觸其他市民;以及慎防疫情隨聖誕假期回港度假的歐美留學生再次大規模傳入香港。
此外,針對疫情導致的失業問題,不少政團建議政府為失業及“開工不足”人士提供援助金,並設立更多的臨時職位。就如何在疫情中重啟經濟,有智庫建議政府效仿澳門在疫情控制後期的做法,即盡早提出旅遊復甦計劃及針對各行各業的優惠措施,待疫情完全受控後,香港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經濟重啟。
2.與內地的互聯互通
不少團體的建議中都提及了“加強與內地互聯互通”、“深港合作”、“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等字眼。建議認為,施政報告應該對此“多下筆墨”,例如為支持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就業提供更多支援;未來如何利用“跨境理財通”為香港提供更多金融便利,提高融通效率;如何參與大灣區內機場間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幫助香港航空業盡快復甦等。
3.土地及房屋政策
香港的土地問題由來已久、住房問題困擾著不少香港市民,土地及房屋也一直是每年施政報告的重頭戲。今年,各方關注“明日大嶼”及“新界北”的進度及日後工作重點;如何解除短、中期缺地的危機;如何有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在兼顧保育的基礎上加大土地供應;過渡性房屋數量、住房津貼金額的調整等。
4.教育問題
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不斷暴露出香港學生的“國家觀念”極其薄弱,對民主和自由的理解亦相當扭曲,不少人認為是教育出了問題,亟需改革。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在給施政報告的建議中就提到,隨著香港國安法已經公佈實施,《國歌條例》亦已生效,政府必須帶頭加強對教育界支援,推動學生學習相關概念;建議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向師生強調守法的重要性、在課程及教材加入更多國情國史教育的元素,並成立跨專業團隊,共同編寫教材及教學示例,並到校進行講解,讓師生更易掌握法律內容。
此外,由於疫情反反復復,學生經常需要接受網上授課,一些基層學生對此感到困難。有教育團體希望政府向學校及學生提供更多津貼,讓學生在疫情下也能無憂的學習。
林鄭月娥本月初訪京,結束行程前表示,中央十分重視香港,並會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外界認為,此次施政報告可能會體現相關政策,對此十分期待。有了中央的支持,明日的施政報告會有什麼驚喜嗎?讓我們一起期待!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