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此前表示不會購買大陸制新冠疫苗。圖源:視頻截圖
【本报讯】11月5日電 台灣藥企代理德國新冠疫苗談判3日以破局告終,眼看台灣從外界獲取新冠疫苗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有島內網友嘲諷:台當局不會最後又跑去買大陸疫苗吧?!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上個月取得德國BioNTech(BNT)新冠疫苗在台銷售“有條件授權書”的台灣東洋藥品公司,3日晚間宣布,由於BNT與台當局對於疫苗購買數量與價格未取得共識,因此無法如期代理疫苗進口。
台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顯然並不打算接下這個“鍋”。該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反駁稱,東洋一直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草案,讓後續協商無法繼續進行,才導致最終談判破局。
莊人祥還表示,談判破局不代表放棄購買BNT疫苗,未來也會嘗試各種渠道,與不同廠商接洽,任何國際疫苗,只要符合需求都會爭取。
盡管嘴上說努力“爭取”,可事實上台當局卻是在不斷壓縮獲得疫苗以保障島內民眾生命安全的空間。
當前國際上共有9支新冠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4支是中國大陸制,1支為俄羅斯制,余下4支為歐美制。也就是說,大陸制疫苗占比將近一半。
然而,台灣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早已“明確表態”,說不會購買大陸制疫苗,還說台灣本來就不準進口大陸疫苗,理由是“對大陸疫苗品質抱持懷疑”。
多個場合多次“高調”拒絕大陸疫苗後,留給台當局的選擇並不多。
根據陳時中的說法,有2支歐美制疫苗需要超低溫環境運送,而台灣還不具備相關冷鏈技術,這兩支疫苗也被排除在外。
此外,台灣9月18日與國際平台COVAX(COVID-19疫苗全球去的機制)簽約時,該平台就有156個簽約者了。在該平台上,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將優先獲得新冠疫苗。而台當局一直自吹“台灣防疫世界第一”,顯然也不可能被該平台“優先考慮”。
回看台灣本土,島內新冠疫苗研發的進度也不盡如意(見下圖)。
台媒報道截圖
此次代理德國新冠疫苗談判的破局,無論責任是台灣東洋藥品公司還是台當局,都意味著台灣從海外獲取疫苗的通道進一步縮窄。台當局政治先行、科學靠邊、枉顧民眾利益的作風,也迅速引起輿論反彈。
有島內網友嘲諷,台當局不會最後又跑去買大陸疫苗吧?!有網友則附和道,到時將大陸疫苗貼上“台灣制造(MIT)”的標簽再拿出來。
評論截圖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