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传统的线下消费严重受限,却催火了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线上经济。从各地书记、县长变身“网红”推广地方产品,到央视主持人到网络直播间吆喝,直播带货让很多地方积压的农产品一销而空,给疫情严重地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加油助力,展现了极大的消费拉动能力,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新业态所蕴含的无限可能,说是“风头正盛”一点也不为过。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向以“快言快语”示人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似乎对这一新玩法不十分“感冒”。在央视财经节目中谈及直播带货时,她直言:“大家都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我依然还是坚持我的线下,随着疫情好转,线下还是要把它做起来。”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董小姐”是有情怀的。对于坚持要把线下销售做起来,她给出的理由是:不愿意因为转向线上销售,让格力五六十万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失业。然而,如果真是因为如此,恐怕够不成坚持做线下的充分理由。单纯列举优缺点的话,无疑线上、线下各有所长,比如有人会享受线下消费的沟通互动和对商品的近距离测试体验,有人则会觉得线上购物节省时间、比价方便、选择多元,等等。问题是,如果不能看到越来越多新消费群体转向线上消费的趋势,那么仅仅是为了避免让销售人员失业来坚持做线下,总给人“一厢情愿”的感觉。
如此,是不是玩转直播带货就意味着一切呢?当然不是。眼下直播火热,给了很多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一些传统手艺人等得到更多关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站在企业或商家的角度,纵然网络直播屡屡创下惊人的带货量,也应该多换几个角度理性看待,避免迷恋。
试想,书记、县长短短几个小时的直播,就令积压许久的农产品或地方特产一销而空,如果这样的办法总是有效,那么企业做品牌、做服务的动力何在呢?而如果不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口碑,那么又如何塑造企业和商品的竞争力,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追问,并不是否认直播带货,而是要看到,如果没有产品和服务品质做支撑,直播带货成功对很多地方农产品、土特产来说往往是很难重复的。这样的品质支撑,是需要拿出诸如“掌握核心科技”这样的追求卓越理念来经营的,而不是仅仅凭借书记、县长的身份背书,或者是网红主播喊的“信我绝对不吃亏”。
疫情期间这几个月,直播带货无疑为解决很多地方的产品滞销作了很大贡献。但接下来更重要的恐怕是得想想如何提高消费者“回头率”的问题,并且很可能功夫要放在线下而不是线上。至少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消费的扩容提质,线上与线下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要互动融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通过线上来扩展渠道、提高知名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做大做强做响品牌,才能更好地搭上经济和消费新业态的便车。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