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切换分站] [首頁]
您的位置: 粤港澳大湾区首頁 > 時政評論 > 详情

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

2020年04月22日 09:19:42  來源:人民网

【本报讯】粮食安全,成为人们热议的重要话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4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这句话上了微博热搜,见证着民心所向。

“大国粮仓”靠得住

20189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这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努力下,才实现的伟大心愿。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改革,开始着手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新型粮食储备体系。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专管的国家粮食储备局,2000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在2008年世界性粮食危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因势利导,建立健全了地方省份、地市和县三级地方政府储备,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及社会储备为基础的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市场稳定器和保供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情出发,坚持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严格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粮食主产区储存三个月、主销区储存六个月、产销平衡区储存四个半月的储备数量,从体制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和应急供应。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现在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如是说。

中粮集团办公厅主任刘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从1949年到2018年,粮食产量从2263.6亿斤提高到13157.8亿斤,增加了1万多亿斤;平均亩产从68.6公斤提高到374.7公斤,增加了4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公斤增加到470多公斤。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实现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据了解,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在4亿亩,在田作物长势良好,早稻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基础,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去年我国谷物的净进口量为1468万吨,仅占国内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且进口品种主要是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弱筋小麦和泰国大米等。因此,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河南省政协常委、全国小麦专家郭天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他认为,我国粮食产需格局总体呈供需平衡态势,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市场保供稳价的安全防线。

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装中国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中国粮食产能稳定,产量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该负责人分析指出,我们国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活力迸发的市场格局。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推动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转变。此外,还精心组织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情况“两项考核”。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连续两年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和修订,依法管粮依法治粮迈出坚实步伐。

事实上,我国不仅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

而在新冠病毒疯狂肆虐全球的严峻时刻,有几个出口量不大的产粮国匆忙宣布禁止或停止粮食出口,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心。为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组织业内资深专家进行了反复比较和认真研判,一致认为,我国粮食供应充足,消费者超用量囤粮完全没有必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这既是经济账,也是政治账,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一有风吹草动,粮食市场必然波动。疫情一来,一些国家就限制粮食出口。如果没有足量库存,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必然陷于被动。所以,中国人的饭碗里一定要多装自己国家生产的粮食。

如何自己种自己的粮食,办法也是越来越多。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我们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亿亩改造成水稻田,按每亩300公斤估算,则有望每年增加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这也是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创新工程。”4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表示。

当前,要确保粮食安全,需要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及挖掘耕地“红线”外可能“无中生有”的粮食耕种面积上。袁隆平提出发展耐盐碱水稻的方案,提供了重要思路。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透露,今年,在袁隆平亲自安排下,他们已在内蒙古兴安盟、黑龙江肇源、吉林大安、辽宁盘锦等全国10省份地区部署耐盐碱新品种示范,部分示范基地现已完成播种。

世界要通力合作

事实上,放眼世界,粮食储备情况的确并不乐观。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官方网站说:“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4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G20农业部长特别会议”有关问题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随着疫情发展,沙特提议召开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特别会议,以应对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和农业安全问题,中方对此高度赞赏。据了解,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将出席会议。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期待会议就携手应对疫情、维护全球粮食供应稳定和安全发出积极信号。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视频致辞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响应。“世界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的短期影响,同时解决饥饿和贫困长期的挑战,推动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生产体系。”

屈冬玉呼吁各国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国内和国际供应链持续顺利运转,国际贸易和市场必须保持开放,共同增强应对此次危机的抵御力。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认为,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价格比较稳定,供应充足,应引以为豪。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减的势头,中国也须居安思危,充分认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凌振国建议加强春夏交季田间管理指导,重点管护好3.3亿多亩冬小麦生长,组织粮农专家、技术员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科学施肥、及时打药、适时浇灌,确保夏季粮食丰产丰收;在狠抓春耕生产基础上,更加注重指导好全年粮食播种备耕工作;推动农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复市,确保种子、农药、化肥等的生产经营和供给保障。

4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韩长赋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我们将持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定大豆、肉类、食糖等产品进口,促进特色产品出口,维护全球农产品市场稳定和贸易顺畅,愿意与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期间‘稳农、重粮、保供’的经验做法。”

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报告》认为,2020年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中保供,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和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水稻、小麦不断调优品种结构,播种面积将适当调减,口粮播种面积8亿亩左右,优势产区玉米产能将得到巩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产量分别达到2.09亿吨、1.34亿吨和2.67亿吨。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政策环境看,我国农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好环境。从农业生产看,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持续向好向优。从国际贸易看,粮食进口量占国内市场比重是很小的,我国主粮保持绝对自给。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进口总量为1065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比例为1.9%,主粮自给率达98%,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波动。从粮食库存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粮食储备系统,粮仓是充足的。从未来趋势看,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将稳中有增,提质调优。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分析,未来10年稻谷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年均增长0.6%,小麦产量年均增长0.13%,玉米产量年均增长2.7%,生态、优质的生产和供给将明显增加。

面对未来,各界人士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充满信心。

刘云认为,未来应着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本领,增强政策稳粮能力,增强产业兴粮能力,增强科技强粮能力,增强海外谋粮能力。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深专家组认为,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原因有三条。一是粮食增产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持续快速增长,相继跃上了三、四、五、六亿吨4个大台阶,现已连续五年总产6亿吨以上,积蓄了巨大的增产潜力。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县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在从东北到海南的中东部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巨资建设了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商品粮基地,同时确定了800多个粮食主产县,都将在未来粮食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农粮科技进步将为增产提供强力支撑。我国农粮科技进步对粮食产业的贡献率,已从改革初期的2.7%上升到2018年的58.3%。今后,随着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科技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专家们认为,这次我国抗疫之战,既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社会组织好和行动能力强的优势,也暴露出了我们粮食行业一直存在的一些短板。这些短板,亟需我们在继续深化改革中逐步填平补齐,完善创新。今后,我们需要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粮食行业领军人物,坚持保供促安全、谋粮惠民生。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习近平与母亲的6个瞬间
习近平与母亲的6个瞬间【本报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春节团拜...
习近平与母亲的6个瞬间
习近平与母亲的6个瞬间【本报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2015年春节团拜...